然而,他的努力似乎也就到此為止。
除了航班運班未恢復,《彭博社》指出,東南亞近期的中客人數不如預期,還包含中國年輕人不願意再跟團出國旅行、中國奢侈品消費上升,以及中國經濟低迷等原因。不過,台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蔡明芳認為,不只在東南亞,中國境內的詐騙案一直以來也很多,但這並未對中國國內觀光造成嚴重衝擊,顯示詐騙案並非是決定中國旅客是否前往東南亞旅遊的關鍵因素,主要還是與中國整體的經濟局勢有關,特別是目前其就業市場仍非常險峻。
」 陽光假期國際旅行社負責人付崢也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說,雖然東南亞旅遊價格逐漸降回到疫情前水平,但「依舊沒能挽回消費者」的主要原因,是中國人民「花錢變得更謹慎,這才是業界遇冷的關鍵」。2019年入境泰國的3990萬名觀光客中,就有1100萬人來自中國。對此,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旅遊業顧問公司Check-in Asia的總裁波沃曼(Gary Bowerman)坦言,目前泰國、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的來自中國的遊客數仍低於市場預期,尚未恢復至2019年的水準,而要看到過往東南亞滿是中國旅客的盛景,最快恐怕得等到2025年。越南一名司機就對中媒《九派新聞》表示,早前有許多中國遊客前往越南峴港遊玩,但現在幾乎「消失」了,目前外國遊客中以韓國遊客居多。此外,星國旅遊業者也指出,「黃金週」期間來星國的中國旅客是以散客為主,團體行的比例較過往大幅下降8成。
雖然東南亞街道上仍可看到許多亞洲面孔的旅客,但他們大多來自韓國和馬來西亞。疫情前,中國是泰國最大的觀光客來源。史科達斯指出,《歐盟晶片法案》有3個策略目標,第一是支持研究創新,第二是鼓勵投資,第三是發展情資監控供應鏈的運作和管理危機。
2021年台灣啟動「強化歐洲鏈結計畫」,國發基金也成立中東歐投資基金與融資基金,目前已經通過9個申請案(其中投資基金通過4案、融資基金通過5案),總額是4000萬歐元,都是台灣與中東歐產業合作的明證另外,今年也有台積電赴德國德勒斯登建立第一座歐洲晶圓廠,台灣與捷克也不斷開發合作機會,主要集中在汽車、精準機械與高階雷射設備領域。歐盟成長總署處長佐齊古致詞時指出,《歐盟晶片法案》通過後吸引近1000億歐元的國營與私人投資到具體項目,各成員國也支持企業在歐洲各地建造新的半導體工廠和設施。史科達斯指出,《歐盟晶片法案》有3個策略目標,第一是支持研究創新,第二是鼓勵投資,第三是發展情資監控供應鏈的運作和管理危機。
史科達斯強調,該法案的精神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所說的「新經濟安全戰略」是相符的。」龔明鑫強調,人才最重要,從最上游的IC設計到設備、材料製造及後續的封裝測試,都需要許多人才,台灣也已與斯洛伐克、捷克、立陶宛、波蘭4個中東歐國家合作,分別成立半導體工作小組,以協助歐洲建構供應鏈聚落。
歐洲晶片法案今年上路,如何吸引台灣人才仍是關鍵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致詞時也指出,台歐之間的投資在過去4年的確比過去40年更熱絡。龔明鑫話鋒一轉,指出台積電在德國設廠,當地勢必要形成半導體相關的產業聚落,如果沒能成形,就沒辦法成功,「從台灣的經驗就是這樣。她表示,台灣企業的對歐投資規模,絕對還有成長空間,盼給台灣多一點時間,「我們遲早會達到目標」。蔡英文也指出,截至今年8月,台灣對歐投資與去年相較成長17.5%,可見雙方經貿合作持續強化。
佐齊古也指出,這些計劃需要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參與,而台灣擁有強大的研發和製造能力、保護智慧財產權、良好的商業環境, 是歐洲企業的戰略目的地,也希望能鼓勵台灣企業將歐盟視為投資目的地,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如半導體製造。總統蔡英文致詞時笑稱,剛剛好像聽到「有些抱怨」。歐盟執委會資通信總署副署長史科達斯透過預錄影片表示,《歐盟晶片法案》(European Chips Act)於今年9月21日正式生效,歐盟在經歷COVID-19、半導體供應鏈中斷等重大影響後,致力於提升歐盟半導體製造能力,希望將全球半導體市場佔有率從10%提升至20%,並與享有共同價值的民主國家合作,提升半導體供應鏈韌性。不過他即將離開台灣,今年投資歐盟論壇是他最後一次參與。
他特別指出,歐洲現在積極增加半導體人才,27個會員國與歐盟執委會已挹注許多資金,不只是為了滿足現下的晶片需求,也希望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半導體產業,以培育出下一代的晶片人才。「2023投資歐盟論壇」是歐洲經貿辦事處(EETO)第4年主辦,外交部長吳釗燮、經濟部長王美花、國發會主委龔明鑫、工研院院長劉文雄、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(Giuseppe Izzo)、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高哲夫(Filip Grzegorzewski)等產官學界代表皆與會。
已經有許多產業和歐洲公司正提供數百個歐洲博士生獎學金、碩士論文、實習和大學職業,德國薩克森邦與台積電也有一個新的協議,要將德國學生帶到台灣學習工作,史科達斯稱此為「國際產學合作的優良典範」。2021年台灣啟動「強化歐洲鏈結計畫」,國發基金也成立中東歐投資基金與融資基金,目前已經通過9個申請案(其中投資基金通過4案、融資基金通過5案),總額是4000萬歐元,都是台灣與中東歐產業合作的明證。
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動力,與值得信賴的夥伴合作實現目標。」高哲夫說,台歐合作基礎建立在信任與共同的價值觀,投資歐洲能幫助台灣在供應鏈上「去風險」、提升自身經濟安全,歐洲擁有高度創新的產業,也願意將台灣企業納入歐洲供應鏈之中。高哲夫指出,台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的投資只是一個起點,今年9月在台北舉辦的「國際半導體展」吸引9個歐盟半導體產業群、超過150名商界代表參與,顯示歐洲熱切想與台灣合作,不只半導體,台歐在綠能、循環經濟、電動車、生技方面也有能夠互補的優勢。「現在是時候讓台灣的企業回到歐洲了。歐盟歐盟執委會資通信總署副署長史科達斯 (Thomas Skordas)與歐盟成長總署處長佐齊古(Gwenole Cozigou)則分別以預錄影片、視訊方式參與。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高哲夫今(12)日於投資歐盟論壇上表示,台灣企業在歐盟投資熱絡,光是過去4年的投資就與過去40年累計總額相當。
」高哲夫特別以中文呼籲台灣企業「良機稍縱即逝」,期盼大家勿錯過良機,勇於前進歐洲、投資歐盟。不過,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稍後致詞時指出,台灣在歐盟投資,雖然過去幾年有顯著成長,但140億美元的投資總額,相較台灣對美國(280億美元)及對東協(500億美元)的投資,數量仍少,更不用說對中國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了。
台灣與歐盟長年討論簽訂台歐雙邊投資協定,但談判過程緩慢,主要原因是歐盟不願觸碰「一中政策」的紅線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歐盟各界大力推銷台灣赴歐投資的同時,龔明鑫特別呼籲現場的歐洲代表,可考慮開始有效往前推動「台歐盟雙邊投資協定(BIA)」。
歐盟官員也指出,《歐洲晶片法案》通過後,歐盟半導體產業亟需台灣人才,希望台灣企業將歐盟視為新的投資目的地。高哲夫特別提到,歐盟預計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,為此提出《綠色新政產業計畫》,預計未來10年挹注至少一兆歐元投資永續相關領域
外界關注藍白合進度,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今日表示,雙方已約好14日下午2時30分會面,且將在會前、會後共同召開聯合記者會,樂見民眾黨給予善意回應並達成初步共識。外界關注2024總統大選藍白是否能整合。新聞來源 金溥聰黃珊珊14日會面 柯辦公布討論辯論與民調 侯辦指不設限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藍白合不合的賽局(上):國民黨的困局是,寧可敗選也不能「禮讓柯文哲」 藍白合不合的賽局(下):對柯文哲來說不論輸贏,參選到底存在滿滿的好處 選戰倒數100天:賴陣營力抗「藍白合」變數,侯辦選戰主軸「弱化柯、邊緣郭」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戴于文表示,柯文哲、侯友宜都是透過黨內既定民主程序選出的總統參選人,民調是可受公評、唯一可接受方式,透過民調不僅可向支持者,也能向社會大眾交代。戴于文表示,基本上就是採先前所說2對2形式,並依照國民黨的時間安排。
戴于文表示,民眾黨仍秉持「公開透明」、「公共辯論」、「公平民調」3個主張,14日會面將觸及辯論、民調方式,並在會前、會後都接受媒體訪問,會中過程也會錄影,保持公開透明的精神。李利貞表示,任何主題不設限也不設前提,如果有共識與結論會在會後記者會說明。
李利貞也表示,樂見雙方達成初步共識,民眾黨對侯辦提出「藍白合會前會5點建議」給予善意回應,為藍白合作跨出好的第一步。另外,會前、會後共同召開聯合記者會,會中全程錄影,如果遇有爭議再公開錄影。
經過雙方磋商,雙方幕僚決定於14日下午就藍白合議題進行幕僚作業討論。戴于文表示,上午舉行內部會議後,柯辦就透過管道聯繫侯辦,並表達意願。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接球後,派競選總幹事黃珊珊、競選辦公室主任周榆修出馬,並主張先辯論後民調,雙方各自叫陣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媒體詢問,會談中是否會答應民眾黨比民調的主張。藍營日前拋出循2對2模式溝通,派競辦執行長金溥聰、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黃健庭出面磋商。
柯辦也提到希望10月底完成。柯文哲:「先辯論後民調」,將盡快進行幕僚作業 外界關注藍白合進度,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表示將派競選總幹事黃珊珊、競選辦公室主任周榆修與國民黨磋商,並拋出「先辯論後民調」。
(中央社)藍白合進度受關注,柯辦發言人戴于文今(12)日表示,經過磋商,雙方幕僚決定14日下午進行幕僚作業討論,當天會面將觸及辯論及民調方式,並在會前、會後都接受媒體訪問,會中過程也會錄影,保持公開透明的精神。媒體詢問,舉辦辯論、民調是否為民眾黨底線